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增强全校师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自觉,营造各民族师生共融共通的文明校园语言环境,萍乡学院推普志愿服务团紧扣第 28 届推普周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于2025年9月15日—9月21日开展系列推普活动,以语言为桥梁,凝聚民族情感,筑牢共同体思想根基。

一、搭建宣传阵地,播撒共同体意识种子
为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随语言规范知识一同深入人心,萍乡学院推普团成员在校园中心小广场旁搭建活动帐篷,并在中心小广场、跬步楼一楼等师生高频活动区域摆放主题海报。海报设计巧妙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与民族团结宣传内容,既突出“推广普通话”核心目标,又传递“各民族同心同向”的价值导向。同时,现场向师生发放“普通话易错字指南”宣传单,通过典型错例直观对比,帮助师生在日常交流中规避语言错误、提升表达规范性。在宣传过程中,志愿者同步讲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促进各民族沟通交流、消除语言隔阂的重要意义,让师生深刻认识到,说好普通话不仅是提升个人素养的途径,更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民族向心力的基础,切实将共同体意识融入语言规范宣传的每一个环节。

二、创新活动形式,以语言趣味活动厚植共同体情怀
围绕 “以语言促团结” 的核心思路,萍乡学院推普团在中心小广场开展 “汉字拼拼乐”“舌尖挑战赛”“图说成语” 等趣味活动,将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与民族团结理念有机结合,让师生在互动中感受语言魅力、增强民族认同。在“汉字拼拼乐”活动中,志愿者为参与学生分发拆好的汉字部件,同学们通过观察与推理组合完整汉字。过程中,志愿者结合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讲解汉字作为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符号的历史传承,让学生在拼字游戏中体会中华文化的统一性与包容性,明白各民族共同守护、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
“舌尖挑战赛”以绕口令比拼为形式,锻炼师生口齿清晰度与普通话发音技巧。活动特意选取包含“团结”“同心”“共荣”等体现共同体理念的绕口令内容,让师生在反复练习中,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又将民族团结的理念内化于心。不少参与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通过绕口令练习,不仅更快适应了普通话交流,更在语言学习中感受到了校园大家庭的温暖。“图说成语”游戏里,同学们根据图像联想猜出成语,志愿者借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和而不同” 等成语,讲述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团结互助、共克时艰的故事,引导师生理解成语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三、倾听师生反馈,夯实共同体建设工作成效
为全面了解推普活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推动效果,萍乡学院推普团成员在校园内开展采访调研。受访师生对活动给予高度认可,认为活动 “将语言知识学习、趣味体验与民族团结教育完美融合”,尤其是易错字纠正环节中穿插的各民族语言文化小知识,以及成语游戏中传递的共同体理念,让人印象深刻。
一位布依族的学生表示:“以前总担心普通话不好影响交流,这次活动不仅帮我纠正了发音问题,更让我感受到,普通话是我们各民族同学沟通的‘通用密码’,通过语言交流,我和其他民族的同学走得更近了,对‘中华民族一家亲’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推普团成员也表示,本次活动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围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创新:一方面,通过游戏化设计激发师生主动参与热情,让民族团结理念在轻松氛围中自然传递;另一方面,积累了“语言 + 思政”的活动组织经验,为今后开展更多样化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供了思路。
此次系列推普活动,是萍乡学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推广使用普通话” 规定的具体实践,更是学校以语言为载体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生动探索。未来,萍乡学院将继续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抓手,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载体,让语言成为连接各民族师生的情感纽带,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高校力量。
供稿:宋羽希 一审:韩钰茜 二审:魏峰 三审:曾敏